随着城市化和建筑工程的发展,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,施工现场周边的城市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,需要更多地关注工程建设对周边市政设施、房屋和环境的不利影响。基坑开挖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。一旦发生事故,会造成严重的后果,如开裂、漏水、坍塌、滑坡和人员伤亡。

常见的基坑监测问题:

(1) 基坑监控数据中有许多纸质数据。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数据流通,给数据的使用和存档带来了很大的麻烦。信息输入繁琐,容易导致数据输入错误。纸质数据的整理和保存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。
(2) 人工监测工作量大。由于测量设备和工作条件的限制,基坑工程建设条件复杂,工程安全风险大,无法实现高频、高精度的监测。
(3) 基坑管理预警不够及时。传统的基坑监测可根据监测数据对项目场地进行安全监测。 性别预警,但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会拖慢预警进度,轻则耽误项目进度,重则耽误项目进度。 造成人员伤亡。
(4) 基坑监测精度不高。数据误差相对较大,受操作人员技能和环境干扰较大,影响数据质量。
(5) 基坑监测信息化程度不高。对基坑变化的感知不够敏感,对工程规律趋势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弱,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能力相对较弱。

城市物联专业监测基坑解决方案
城安IOT自主研发的基坑自动监测系统对支护重点区域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,真实反映了基坑开挖阶段、支护施工阶段、地下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相邻建筑和附属设施的稳定惯例,提供不间断的数据,支持实时检查,避免了人为误差,达到了数据稳定的效果。

监测依据
监控主要基于与本工程相关的围护设计说明图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、规程规范等。
(1)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(JGJ120-2012)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《工程测量规范》(GB50026-2015)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》(GB50497-2019)
(4)GB12897-2016)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《国家一、二等水平测量标准》
DB33/《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》T 1096-2014
CJJ76-2012,《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》
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围护设计说明及图纸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。
方案思路
① 基坑现场监测:通过全站仪、标准仪、测斜仪等设备,可以实时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、垂直沉降和倾斜,以及基坑周围土壤的深度位移和倾斜。
② 录像监控:将录像监控技术结合起来,实现对基坑及周围实时情况的全天候监控。
③ 周围环境监测:监测周围地下管道、建筑物及表面的沉降、倾斜、裂缝等损坏情况。
④ 数据采集与传输: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云平台进行安全监控,实现监控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实时传输。
⑤ 数据分析与处理: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,提取关键信息和变形趋势。
⑥ 预警和报警:根据监控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预设阈值,及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。
⑦ 信息共享与管理:建立信息管理系统,实现监控数据的集成管理、共享和可视化展示。
监测内容


方案架构

监测平台

登陆平台界面

三维基坑模型

数据曲线图
监测现场

安装现场

项目案例

100 基坑监测案例...
结语
基坑工程建设条件复杂,工程安全风险大。常规的人工监测方法受测量设备和工作条件的限制,无法实现高频、高精度的监测。城市安全IOT通过在基坑周围的关键点安装自动监控设备,为关键点自动监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,为基坑监控工作带来更多**、有效的解决方案,有效地防范基坑事故风险!
发表评论